当前位置: 莆田手机号 > 本地动态 > 莆田城市公告
集号吧选号导航
[全国]手机靓号
移动
联通
电信
广电
[全国]莆田固定电话
无线固话
有线固话
商务一号通
[全国]莆田车牌靓号
闽B
[全国]400电话
推荐0594号段
常用工具
莆田城市公告

龙华双塔,是两个感叹号,也是两个发人深省的问号……

日期:2018年04月12日 来自:集号吧  访问量:367

风景在等待钟情她的人,感性的人喜欢可以游目骋怀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,理性的人更喜欢博大精深启人心扉的人文景观。在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年古县仙游,有很多古塔,至今屹立在这片大地上,展现其风姿的同时,也凸显其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。

仙游有三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报单位的古塔,比如曾作为航运指示塔的枫亭万寿塔,因为蔡襄的一首诗,成为开阔胸襟和高远志向的象征。蔡襄的诗是:“谁种青松在塔西,塔高松矮不相齐。世人莫道青松小,他日松高塔又低。”再比如,凤山无尘塔,原是佛塔,却能启示后人经常拂拭心上的尘埃,洁身自好,我曾为此写过一章散文诗,试录几句:“……心要经常拂拭,才不会蒙上尘垢。世上不能没有泥土和灰尘,消除尘土的唯一办法,就是种上庄稼,栽上树。心要无尘,就要用美德去占领。……空不是一种无,而是另一种的充实。人有时得学会给自己清空。”为官者站在无尘塔前,或许可以借鉴到一些做人的姿势,挺直腰杆,廉洁无尘。

龙华双塔,原是佛塔,佛塔一般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、佛经之用。但作为佛塔的龙华双塔,既保留了佛塔的本义,又作为传统孝道的象征和图腾,屹立在苍茫的大地之上和苍茫的历史烟云之中。

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龙华双塔。仙游本地有句俚语:“泉州东西塔,徒弟胜过师傅。”意思是说,龙华双塔建造者是师傅,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由徒弟建造,结果工艺远超于师傅。其实龙华双塔建于北宋大观年间(一说是南宋建炎三年(1129)创建竣工),比泉州开元寺东西塔早了110年,现在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是福建省石塔建筑之瑰宝。

莆田吉祥号

在说双塔之前,有必要先说说龙华寺。龙华镇有座很有佛家意味的山,烟花苍苍,花气如云,叫宝幢山。宝幢,就是法幢,佛家的旗幡,也就是禅宗所说的“不是幡动,是心动”的旗幡。西方还有宝幢如来佛。隋大业中期,得道高僧惟胜和尚,云游至此,结庐而居,精修佛法。一日,惟胜诵经讲法,响遏行云,天地为之变色,空中有两条巨龙受了感化,腾云驾雾,各衔一朵白莲花,呈献于惟胜座前。于是有了龙华这一地名,也有了龙华万寿禅寺(简称“龙华寺”)。我疑心,是仙游先有了龙华寺,后有宝幢寺。但我又想,禅宗讲求明心见性,心内有什么,眼中就能看见什么,一座凡人眼中普通的山,在证得菩提的高僧大德眼中就是佛家的旗幡,于是就有了宝幢山这样的命名。真正的风景是都由人自己命名的,人生的风景也作如是观,这是我爬上宝幢山远眺龙华寺和双塔的感悟之一。

我在龙华寺山门看见左右门楣上分别写着“江南古刹”、“人间兜率”,中间门楣上写着“世上绝妙地”。这并不是夸大其词,龙华寺为隋代古刹,历史上出了三位国师。早在唐宣宗大中初年(848),皇帝李忱因此地有“双龙献花”之奇赐名“龙华寺”;宋天圣年间,仁宗诏龙华寺和尚雪经入京讲道;元朝元贞年间(1295—1296),元成宗铁穆耳两次征召龙华寺住持无隐大师入京讲道(无隐大师力辞不就)。龙华寺鼎盛时期,拥有僧尼近五百人,占当时全县的近一半,俨然是福建省一大丛林。宗教就是让人找到心灵皈依,文化大师林语堂曾说:“把自己及一切有知觉的存在没入愉悦和宁静中,就是佛性本身。”佛就是智慧,就是让人的生命沉浸在愉悦和宁静,这样的精神栖居地怎么不是“世上绝妙地”呢?

前几年,遇见一位朋友,他行迹匆匆,要去龙华寺。我问他,去旅游吗?他说,不是,是去给龙华寺里的孩子上课。龙华寺以博大的怀抱,接纳这些社会救济机构暂时无法接收得了的孤儿弃儿等,为他们提供衣食住,有一些志愿者为他们开办读书班,按正规的课程授课。印度的特蕾莎修女曾说过,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,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。我这位朋友就是这样以大爱做小事。佛教劝人向善、行善,有一颗大爱之心,以众生之苦为己苦,渡人渡己。无论是儒家还是别的学派,也无论是佛教还是别的宗教,在怜悯众生、同体大慈、救苦拔难、扶危济困等人类高贵的精神品质上,都是相同的。南怀瑾先生就说过:人生的高境界是佛为心,道为骨,儒为表,大度看世界。

我站在龙华双塔前,听着寺里传来的梵音呗唱,心灵慢慢地沉静下来,一些红尘、一些杂质,渐渐地沉淀下来,思想似乎得到净化。我轻轻地在心内朗读冰心老人的诗句:“爱在左,情在右,在生命的两旁,随时撒种,随时开花,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,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,踏着荆棘,不觉痛苦……”

龙华双塔是全国级文物保护单位,古塔造型和建筑很有特色。双塔建筑为八角五层空心石质结构,高44.8米。塔基为须弥座,由石雕力士金刚承托,层门旁有金刚武士浮雕;各层塔檐稍短,檐脊上各镇守1尊金刚罗汉佛像,柱顶斗拱作双抄三下昂,檐下各出三层迭涩,可直达塔梢。每层开四门,设四龛,位置逐层互换;各层有石级可通,沿塔檐回廊,可直达塔顶。塔檐均用条石铺砌拼成,呈波浪状;每个塔棱正对着塔檐浪峰,酷似古楼飞檐,极为壮观。塔刹九层相轮,凌空而起。

其时正值黄昏,晚霞在空中散成绮,夕晖和霞光映照在龙华双塔上,斑驳的双塔巍然挺立,显得凝重。我想起了双塔的传说,《龙华寺志》载:“北宋大观年间(1107~1110年),邑人郭勇为母70寿庆,捐建东塔;祈求母80大庆时再建西塔,合称龙华东西塔。”晚霞点燃了我的激情,一些珍藏在心内的诗句瞬间流淌而出:

“东塔,西塔,两塔大笔如椽,相隔十年,只为共同完成一个“孝”字。

书写了十年,几十年,写了九百年。


上一篇:山楂配一宝,赶跑腰痛、降血压,太实用了! 下一篇:莆田经典传统靓号
关于网站|求购信息|帮助中心联系我们